全媒体记者 陈雪波
近日新华社客户端发布的一组名为《“硒都非遗”:恩施玉露》的图片报道火了,到6月4日阅读量已经超过了140万。那些绿色的小叶子缘何能够引来如此大范围的关注?对此,笔者进行了专访。
看今朝,独上枝头
恩施玉露是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唯一一支蒸清绿茶,其外形条索匀整、紧圆、光滑、挺直如松针,色泽翠绿油润似鲜绿豆,内质香气清高持久,汤色碧绿明亮而显莹光,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匀整。
时间回溯到4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印两国领导人东湖茶叙,其中用的两款茶中便有恩施玉露,霎时间,就像点燃了汽车引擎,恩施玉露的故事飞速刷遍了恩施网民的朋友圈。
紧接着,恩施市官方媒体“game365-bet5365.tw”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网络红人等等媒体平台纷纷推出相关报道、文章,恩施玉露成为街头巷尾百姓品评的重要话题。
从恩施玉露的地理环境、基地发展到产业化、品牌化、绿色发展,报道囊括方方面面;从网络、纸媒到机场、火车站、大型广告牌,恩施玉露的影子无处不在。
由内而外,前来恩施旅游、工作、学习的外地人也纷纷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宣传恩施玉露。湖北日报、国际在线以及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网等等媒体也报道了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在几天时间里,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有势如破竹之势,席卷起一股“玉露热”,恩施玉露很快成为一支独俏的绿茶品牌。
忆往昔,深藏功名
恩施玉露工艺流程传承于唐代蒸汽杀青工艺,清康熙年间黄连溪在鄂西芭蕉创制了“玉绿”,曾被征为官衙礼品进贡,被当朝皇帝盛赞“胜似玉露琼浆”,故有“玉露”之名。
恩施玉露历经蓝氏7代家族传承和5代异性社会传承,到1965年入列“中国十大名茶”;2007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恩施玉露手工制作技术规程被编入《茶叶生产与初制》《制茶学》等教材,成为全国茶学专业范本。恩施玉露茶文化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恩施市深入推进茶叶生产全域绿色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有序推进茶叶加工厂清洁化、电气化改造,全市有机、绿色食品原料(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3万亩,恩施玉露生产企业全部获得“SC”认证。
恩施玉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湖北第一历史名茶”“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等荣誉称号,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到18.07亿,已经成为“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在全力打造“湖北绿茶第一品牌”。
望明日,欣欣向荣
对恩施人来说,玉露有着特殊的意义。
2018年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玉露产业能带领恩施多少家庭脱贫致富呢?目前恩施市茶产业覆盖95个贫困村21015户87778人。近年来参与扶贫的茶叶企业达285家,结对帮扶12391户贫困户39651人。全市茶区涉农人口30多万人,其中茶产业从业人员13万多人,人均茶叶产值突破万元。预计2018年,全市干茶产量将达到2.3万吨,实现产值20亿元左右。
从今年5月以来,恩施市各茶业公司玉露茶供不应求。到5月25日,凯迪克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已接收订单450万元,各专卖店营业额也直线上升,同期相比销售收入增加21.8%。市茶叶办工作人员每天都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咨询茶产业投资和恩施玉露商标使用条件的茶商电话。
随着玉露的走俏,恩施市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快速上涨。今年“五一”期间,全市旅游市场通过恩施玉露的带动飞速扩张,共接待游客760854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984.01万元,同期分别增长18%、19%。
接下来,恩施市将结合恩施玉露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地宣传展示恩施形象,推动旅茶的深度融合,加快大健康产业与旅游的发展,提高恩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助百姓脱贫,助企业致富,助当地增名,在恩施市的发展过程中,玉露将助其一臂之力,发挥饱含文化气息的推动作用。
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发展契机,恩施玉露一举成为炙手可热的绿茶品牌。厚积薄发,玉露将乘势而上,从恩施走向全国,从当下走向未来,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一支熊熊火炬。
(值班总编:滕义 编审:程玲 编辑:李冬菊)